|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现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感染排查、专科会诊等方式处理。发热可能由感染、药物反应、疾病活动期、继发血液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建议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加重出血风险。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保持患儿饮水量。
2、药物干预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禁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⁹/L时需输注血小板悬液。
3、感染排查需进行血培养+药敏试验,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可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等广谱抗生素,待结果调整用药。
4、专科会诊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需血液科会诊,排查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需调整至甲泼尼龙等效剂量1-2mg/kg/d。
建议记录发热热型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活动诱发颅内出血。急性期每日监测血常规,恢复期每周复查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