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血液内科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烧怎么办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烧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伟
马伟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现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感染排查、专科会诊等方式处理。发热可能由感染、药物反应、疾病活动期、继发血液病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

体温低于38.5℃时建议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加重出血风险。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保持患儿饮水量。

2、药物干预

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禁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药物。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⁹/L时需输注血小板悬液。

3、感染排查

需进行血培养+药敏试验,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可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等广谱抗生素,待结果调整用药。

4、专科会诊

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需血液科会诊,排查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需调整至甲泼尼龙等效剂量1-2mg/kg/d。

建议记录发热热型及伴随症状,避免剧烈活动诱发颅内出血。急性期每日监测血常规,恢复期每周复查血小板计数。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女人脚脖肿是贫血引起的吗

脚踝水肿可能与贫血有关,但更常见的原因包括生理性水肿、静脉功能不全、肾脏疾病或内分泌异常。

1、生理性水肿

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导致下肢血液循环不畅,表现为傍晚脚踝肿胀,抬高下肢或适度活动可缓解。

2、静脉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减退引发血液淤积,常伴随静脉曲张,需穿戴医用弹力袜并避免久站。

3、肾脏疾病

肾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多伴有眼睑浮肿和尿量减少,需检查尿常规及肾功能指标。

4、内分泌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黏液性水肿,伴随怕冷、体重增加,需检测甲状腺激素水平。

建议记录水肿发生时间及伴随症状,限制钠盐摄入,必要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静脉超声检查。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