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扩张性心肌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属于严重疾病,病情进展可能从轻度呼吸困难逐步发展为多器官衰竭。
1、早期表现: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可通过限盐饮食和利尿剂缓解,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
2、进展期症状:持续端坐呼吸、下肢水肿,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如培哚普利片、氯沙坦钾片、美托洛尔缓释片。
3、终末期损害:肝淤血、少尿等器官衰竭表现,此时需考虑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装置植入等终极治疗手段。
4、罕见并发症:恶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猝死,需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进行预防。
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变化,严格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出现咳嗽加重或平卧困难时应立即就医。
慢性心衰患者多数情况下不建议怀孕。慢性心衰患者怀孕风险较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母婴安全。
1、心脏负担加重怀孕期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显著增大,可能诱发急性心衰发作。建议孕前接受心功能评估,由心血管科与产科医生共同制定管理方案。
2、药物使用受限部分治疗心衰的药物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影响,需调整用药方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在妊娠期禁用,需替换为相对安全的替代药物。
3、并发症风险高慢性心衰患者妊娠期发生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并发症概率显著增加。孕前需控制血压、优化心功能,孕期需加强监测。
4、分娩风险较大分娩过程可能诱发急性心功能失代偿,需提前制定分娩计划。多数建议选择剖宫产,由多学科团队协作保障母婴安全。
慢性心衰患者如有生育需求,应在孕前进行全面评估,孕期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保持低盐饮食并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