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亚健康

肠内营养支持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

|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内营养支持在肠瘘治疗中的作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禚洪庆
禚洪庆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肠内营养支持在肠瘘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维持患者营养状态、促进瘘口愈合、减少并发症。肠瘘通常由创伤、手术、炎症性肠病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肠内容物外漏、感染、营养不良等症状。肠内营养支持主要通过鼻饲管、胃造瘘管等方式实施,需根据患者耐受性调整营养配方。

肠内营养支持可为肠瘘患者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帮助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和感染风险。营养配方需包含易消化的短肽或氨基酸、中链脂肪酸等成分,避免刺激瘘口。对于高位肠瘘患者,需选择低渣配方以减少肠液分泌;低位肠瘘则可使用标准配方。实施过程中需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注速度和浓度。

部分肠瘘患者可能无法耐受足量肠内营养,如存在完全性肠梗阻、严重腹腔感染或高流量瘘等情况。此时需结合肠外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后再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对于瘘口流量大的患者,可尝试收集远端肠液回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治疗过程中还需控制感染、维持瘘口周围皮肤清洁,使用造口袋等装置管理瘘口渗出。

肠瘘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定期评估营养状况和瘘口愈合情况。营养师需根据患者体重、白蛋白等指标个性化调整配方。建议选择富含谷氨酰胺的配方以促进肠道修复,适当补充锌、维生素C等有助于伤口愈合的微量营养素。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调整方案。长期肠瘘患者还需心理支持,帮助适应疾病状态和生活改变。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吃肺结核药时怎么护肝

服用抗结核药物期间护肝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护肝药物、定期监测肝功能、避免肝毒性物质等方式实现。抗结核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摄入,如鸡蛋、瘦肉、全谷物等,减少高脂饮食。高蛋白饮食有助于肝细胞,避免酒精及霉变食物减轻肝脏代谢负担。

2、药物防护

联用护肝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等。这些药物可稳定肝细胞膜,促进肝细胞再生,需在医生指导下与抗结核药物同步使用。

3、定期监测

治疗前及用药后每2-4周检测ALT、AST等指标。若转氨酶超过正常值3倍或出现恶心、厌油等症状,需及时调整用药。

4、规避风险

避免合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慎用中药制剂。保持规律作息,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肝脏缺氧,建议选择散步等温和运动。

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或持续乏力需立即就医,结核治疗期间可适量食用西蓝花、蓝莓等抗氧化食物辅助肝脏修复。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