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3次阅读
疾控中心在确诊艾滋病后通常会通知患者本人,同时根据传染病防治法要求进行必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1、通知流程艾滋病确诊后,检测机构需在规定时限内将结果上报疾控中心,由疾控专业人员通过保密方式通知患者,并提供咨询服务和就医指导。
2、隐私保护通知过程严格遵循隐私保护原则,不会向无关人员透露检测结果,包括家属、工作单位等第三方均不会被告知。
3、接触者追踪疾控中心可能会询问患者近期密切接触者情况,但不会直接透露患者身份,仅对存在感染风险的人员提供检测建议。
4、后续管理确诊后疾控中心会建立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并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服务,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规范化的疾病管理。
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确诊后患者应配合疾控中心完成相关防控工作,及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与预后密切相关,规范用药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预后主要受到治疗时机、药物依从性、病毒载量控制、免疫重建程度等因素影响。
1、治疗时机:早期启动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机会性感染概率。CD4细胞计数超过350个/微升时开始治疗,患者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
2、药物依从性:每日规律服药是疗效保障。漏服药物可能导致病毒耐药,建议使用定时药盒或手机提醒帮助服药。
3、病毒载量:治疗成功的标志是血液中病毒载量持续低于检测限。每3-6个月需检测病毒载量,常用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等。
4、免疫重建:CD4细胞计数恢复程度决定预后质量。完全免疫重建需1-3年,期间仍需预防机会性感染。
建议感染者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出现发热、腹泻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