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外踝骨折复查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功能评估等方式进行。外踝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复查时需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外踝骨折复查的基础手段,可观察骨折线是否消失、骨痂形成情况及对位对线状态。若存在愈合延迟或畸形愈合可能需进一步行CT三维重建评估。磁共振成像适用于怀疑韧带损伤或隐匿性骨折的情况,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病变。
2、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踝关节肿胀程度、局部压痛及皮肤状况,通过被动活动测试评估关节稳定性。足背动脉搏动和感觉功能检查可排除血管神经损伤。若存在异常弹响或活动受限,可能提示韧带修复不良或关节粘连。
3、功能评估
采用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量化评估行走、跳跃等日常活动能力。单腿站立测试和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测量可客观反映康复进度。对于运动员等特殊人群,需增加专项运动功能测试以判断能否恢复训练。
4、骨代谢检测
骨质疏松患者需复查骨密度检测,必要时进行血钙、血磷等骨代谢指标检查。维生素D缺乏者可能需补充骨化三醇软胶囊,合并炎症时可用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疼痛。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适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长期管理。
5、康复指导
根据愈合阶段调整康复方案,早期以踝泵运动和非负重训练为主,逐渐过渡到抗阻训练。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或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促进骨愈合。穿戴护踝或矫形鞋垫有助于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二次损伤。
外踝骨折复查期间应保持适度钙质摄入,每日饮用300-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疼痛、肿胀加剧或皮肤温度升高,应立即复诊排除感染或愈合不良。定期随访直至骨折临床愈合,通常需要6-12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