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急诊科 > 生活急救

激素对骨折有什么用?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激素对骨折有什么用?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激素在骨折治疗中主要用于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及促进骨痂形成,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以避免副作用。激素类药物主要有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醋酸泼尼松龙片、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等。

1、抗炎作用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可有效缓解骨折部位肿胀。骨折急性期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水肿,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能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但长期使用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

2、镇痛效果

醋酸泼尼松龙片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减轻骨折后持续性钝痛。激素可降低神经末梢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适用于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使用期间需监测血压血糖变化。

3、免疫调节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能抑制骨折后过度激活的免疫反应。开放性骨折易继发感染,激素可减少炎性因子风暴对骨愈合的干扰,但会同时削弱机体防御功能,须配合抗生素使用。

4、促进骨痂

低剂量激素可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临床观察显示短期使用泼尼松有助于胶原纤维有序排列,但超过2周可能反向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影响钙盐沉积。

5、并发症防治

激素用于脊髓损伤伴骨折时能减轻继发性神经损害。大剂量甲泼尼龙在伤后8小时内使用可通过抗氧化作用保护神经元,但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需联合质子泵抑制剂。

骨折恢复期应保证每日500ml牛奶补充钙质,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吸烟饮酒以防血管收缩影响血供,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从被动关节活动逐步过渡到抗阻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情况,若出现异常肥胖或皮肤紫纹需立即停药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脾脏破裂的处理原则

脾脏破裂需立即就医,处理原则主要包括紧急止血、手术修复或切除、术后监测及并发症预防。

脾脏破裂多由外伤导致,如车祸、高处坠落或暴力撞击,也可能因脾脏肿大疾病自发破裂。患者常表现为左上腹剧痛、失血性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急诊处理首要目标是稳定生命体征,通过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低血容量,同时影像学检查明确破裂程度。对于轻度包膜下血肿或浅表裂伤,可尝试保守治疗,包括绝对卧床、持续心电监护、定期复查血红蛋白及腹部超声。但多数情况下需手术干预,根据损伤程度选择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或全脾切除术,术中优先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异体输血需求。术后重点监测腹腔感染、血栓形成及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风险,需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脑膜炎球菌疫苗等预防感染。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伤口愈合。

脾脏破裂患者出院后应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免疫功能,终身警惕发热等感染征象。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纠正贫血。术后3个月内禁止提重物及接触性运动,6个月后经评估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脾切除患者需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就医时主动告知脾脏缺失状态。家属应学会识别腹痛加剧、高热寒战等紧急情况,及时送医。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