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1型糖尿病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问题描述:
1型糖尿病治疗方式有哪些呢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1型糖尿病治疗方式主要有胰岛素替代治疗、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干预、心理支持等。1型糖尿病是胰岛素绝对缺乏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需终身依赖外源性胰岛素。

1、胰岛素替代治疗

基础-餐时胰岛素方案是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根据血糖波动规律,需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治疗中需定期调整剂量,避免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新型超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可更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2、血糖监测

每日4-7次指尖血糖检测是基础,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能提供连续血糖曲线。糖化血红蛋白每3个月检测1次,目标值控制在7%以下。血糖日志记录有助于发现波动规律,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可辅助分析数据。出现无症状低血糖时需加强监测频率。

3、饮食管理

采用碳水化合物计数法计算餐前胰岛素剂量,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每公斤体重1-1.5克。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杂粮,限制单糖和饱和脂肪酸摄入。定时定量进餐,加餐可选择坚果、无糖酸奶等。合并肾病时需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4、运动干预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前血糖需在5.6-13.9mmol/L之间。抗阻训练每周2-3次,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运动前后监测血糖,携带速效碳水化合物预防低血糖。避免清晨运动以防黎明现象加重,高强度运动后需注意延迟性低血糖。

5、心理支持

糖尿病教育课程帮助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加入病友团体减轻孤独感。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治疗依从性,家庭支持对青少年患者尤为重要。定期筛查抑郁焦虑,严重时需心理科干预。医护人员应使用积极语言,避免疾病污名化。

1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包含内分泌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教育师的照护团队。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定期进行眼底、肾功能等并发症筛查。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注意足部护理。出现持续高血糖、反复低血糖或酮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调整方案。妊娠期、手术前后等特殊时期需强化血糖管理。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胰腺上长肿瘤都是癌吗

胰腺上长肿瘤不一定是癌,胰腺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胰腺肿瘤主要有胰腺囊肿、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胰腺癌等类型。

1、胰腺囊肿

胰腺囊肿多为良性病变,通常由胰腺炎、外伤或先天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隐痛或无症状。体积较小时可定期观察,若囊肿增大或引发症状需手术切除。临床常用超声内镜评估性质,无须特殊药物治疗。

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此类肿瘤多数生长缓慢,根据激素分泌情况分为功能性与非功能性。功能性肿瘤可能导致低血糖、胃溃疡等症状,可通过奥曲肽扫描定位。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或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恶性概率与肿瘤分级相关。

3、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该肿瘤起源于胰管上皮,具有恶变潜能但进展缓慢。典型症状为反复腹痛或胰管扩张,需通过MRI或ERCP诊断。低度异型增生者可随访,高度异型增生需行胰腺部分切除术预防癌变。

4、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好发于年轻女性,属低度恶性肿瘤,包膜完整且转移率低。CT检查可见特征性囊实性结构,手术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通常无须辅助化疗,术后需长期影像学复查。

5、胰腺癌

胰腺导管腺癌占恶性胰腺肿瘤的绝大多数,早期症状隐匿,进展后出现黄疸、消瘦等。诊断依赖增强CT和CA19-9检测,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晚期患者预后较差。

发现胰腺肿瘤后应避免自行判断性质,须及时就诊完善增强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日常需戒烟限酒,控制高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筛查胰腺情况。术后患者需遵循医嘱进行营养支持,适量补充胰酶制剂帮助消化,定期复查监测复发迹象。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