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7次阅读
痛风结石可通过药物溶解、手术切除、碱化尿液、生活干预等方式去除。痛风结石主要由尿酸钠结晶沉积引起,常见于关节及周围组织。
1、药物溶解遵医嘱使用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或苯溴马隆促进尿酸排泄,配合非布司他调节尿酸代谢。药物溶解适用于体积较小的结石,需持续用药数月。
2、手术切除对直径超过2厘米或压迫神经血管的结石,可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或开放切除术。手术可能与结石位置、病程长短有关,常伴随关节畸形和活动受限。
3、碱化尿液口服碳酸氢钠使尿液pH值维持在6.2-6.9,有助于尿酸结晶溶解。碱化治疗需监测尿常规,避免过度碱化导致钙盐沉积。
4、生活干预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范围。生活干预需长期坚持,可减少新结石形成。
建议痛风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急性发作期避免剧烈运动,日常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
痛风常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等部位,典型表现为突发性红肿热痛。
1、足部关节约70%痛风首次发作在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局部皮肤发红发亮,疼痛剧烈如刀割,常于夜间发作。
2、下肢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是第二好发部位,关节肿胀明显伴活动受限,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3、上肢关节病程较长者可累及手指关节、腕关节,形成痛风石后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日常活动功能。
4、其他部位耳廓、鹰嘴滑囊等部位可能出现痛风石沉积,严重者肾脏受累可引发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
痛风急性期需抬高患肢制动,避免高嘌呤饮食,慢性期应规律降尿酸治疗并监测血尿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