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痛风常见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也可累及踝关节、膝关节、手指关节等部位,典型表现为突发性红肿热痛。
1、足部关节约70%痛风首次发作在足部第一跖趾关节,局部皮肤发红发亮,疼痛剧烈如刀割,常于夜间发作。
2、下肢关节踝关节和膝关节是第二好发部位,关节肿胀明显伴活动受限,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
3、上肢关节病程较长者可累及手指关节、腕关节,形成痛风石后可导致关节畸形,影响日常活动功能。
4、其他部位耳廓、鹰嘴滑囊等部位可能出现痛风石沉积,严重者肾脏受累可引发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
痛风急性期需抬高患肢制动,避免高嘌呤饮食,慢性期应规律降尿酸治疗并监测血尿酸水平。
吃秋水仙碱不腹泻可能与个体差异、药物剂量、胃肠功能耐受性、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1、个体差异:部分人群对秋水仙碱的胃肠刺激作用不敏感,可能与遗传代谢能力或肠道菌群差异有关。需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更换抗痛风药物。
2、药物剂量:低剂量秋水仙碱可能未达到刺激肠道的阈值。家长需注意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加量导致中毒风险。
3、胃肠耐受:长期用药可能使肠道逐渐适应药物刺激。可配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等胃肠调节药物,但须在医生指导下联合使用。
4、药物相互作用:抑酸药或止泻药可能中和秋水仙碱的致泻作用。就诊时应向医生说明近期所有用药史,便于调整治疗方案。
用药期间建议家长记录患者排便情况及药物反应,避免同时摄入高脂饮食影响药物吸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