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胃酸缺乏病人常伴有贫血,主要与铁吸收障碍、维生素B12吸收减少、胃黏膜萎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1. 铁吸收障碍胃酸有助于将食物中的三价铁转化为可吸收的二价铁。胃酸缺乏时铁吸收率下降,可遵医嘱补充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或硫酸亚铁,同时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饮食。
2. 维生素B12减少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需与维生素B12结合才能吸收。胃酸缺乏常伴随内因子分泌不足,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需肌注维生素B12,口服甲钴胺或腺苷钴胺,日常可适量食用鱼类、蛋类。
3. 胃黏膜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减少,影响蛋白质分解及造血原料吸收。建议定期监测胃镜,使用胃蛋白酶合剂,必要时补充叶酸片、复方氨基酸胶囊等药物。
4. 幽门螺杆菌感染该感染可破坏胃黏膜屏障,加重营养吸收障碍。根治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枸橼酸铋钾,治疗后贫血症状多能改善。
建议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血清铁代谢指标,饮食注意荤素搭配,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烹饪可使用铁锅增加膳食铁摄入。
痛风判断结晶或溶晶需结合关节症状变化、影像学检查及血尿酸水平综合评估,主要有症状特点、影像学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程阶段四个维度。
1、症状特点结晶期表现为突发关节红肿热痛,常见第一跖趾关节夜间剧痛;溶晶期疼痛逐渐减轻但可能伴关节僵硬,活动时仍有酸胀感。
2、影像学特征超声检查可见双轨征或关节内强回声点提示尿酸盐结晶沉积;X线显示关节周围骨质穿凿样缺损为慢性结晶标志,溶晶期这些特征可能减轻。
3、实验室指标血尿酸值超过420μmol/L支持结晶存在,溶晶治疗期间尿酸值下降但可能诱发转移性关节炎发作,需结合关节液镜检确认晶体形态。
4、病程阶段急性发作72小时内多为结晶活动期,持续降尿酸治疗3-6个月后进入溶晶期,此时关节症状减轻但需警惕晶体移动引发的二次炎症。
建议痛风患者定期监测血尿酸并完善肌骨超声检查,溶晶期应维持尿酸值300μmol/L以下至少6个月,同时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关节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