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空腹血糖5.9毫摩尔/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属于空腹血糖受损阶段,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遗传因素或潜在代谢异常有关。
1、胰岛素抵抗长期高糖饮食和缺乏运动可能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建议通过低升糖指数饮食和规律有氧运动改善。
2、肥胖因素内脏脂肪堆积会干扰糖代谢,体重指数超过24者需控制每日热量摄入,优先选择全谷物和优质蛋白。
3、遗传易感性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建议每3-6个月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进行糖耐量试验。
4、潜在代谢异常可能伴随高尿酸血症或脂肪肝,表现为腰围增大或餐后困倦,需完善糖化血红蛋白和肝功能检查。
日常需限制精制糖摄入,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若连续三次检测空腹血糖超过6.1毫摩尔/升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主要有发病机制、年龄分布、治疗方式、胰岛素依赖程度四个方面。
1、发病机制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伴随相对分泌不足。
2、年龄分布1型多在青少年期发病;2型常见于中老年群体,但近年青少年发病率上升。
3、治疗方式1型需终身胰岛素治疗;2型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生活方式干预控制,晚期可能需要胰岛素。
4、胰岛素依赖1型患者生存依赖外源性胰岛素;2型患者初期通常无须胰岛素注射。
两类糖尿病均需定期监测血糖,1型患者需特别注意预防酮症酸中毒,2型患者应重点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