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肺鳞癌晚期化疗效果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但需结合个体差异、肿瘤生物学特性及治疗方案综合评估。肺鳞癌对化疗的敏感性低于腺癌,常用方案包括含铂双药联合紫杉类或吉西他滨等药物。
化疗对晚期肺鳞癌的主要作用在于控制肿瘤进展。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方案可抑制癌细胞分裂,紫杉醇类药物通过干扰微管功能阻止肿瘤生长。部分患者治疗后咳嗽、咯血等症状减轻,病灶缩小概率约30%-50%。治疗有效者中位生存期可延长3-6个月,但需注意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常见不良反应。
约20%-30%患者可能出现原发性耐药。肿瘤异质性、TP53基因突变等因素会影响药物敏感性。部分病例化疗后出现PD-L1表达上调,此时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提升疗效。对于体能状态较差者,单药化疗或减量方案更为适宜,需定期评估肝肾功能及血液学指标。
建议化疗期间配合营养支持治疗,每日保证30kcal/kg热量摄入,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出现Ⅲ级以上骨髓抑制时需及时干预,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治疗2-3周期后应进行影像学复查评估疗效,根据RECIST标准调整方案。同步开展疼痛管理与呼吸康复训练,改善生活质量。
慢性肝衰竭的高发人群主要包括长期饮酒者、病毒性肝炎患者、脂肪肝患者以及药物性肝损伤患者。
1、长期饮酒者: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逐渐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最终可能引发慢性肝衰竭。
2、病毒性肝炎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如未及时治疗,肝脏长期受损可能进展为慢性肝衰竭。
3、脂肪肝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如不控制,可能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增加慢性肝衰竭风险。
4、药物性肝损伤:长期服用肝毒性药物或滥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性肝损伤,严重时可发展为慢性肝衰竭。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饮酒和滥用药物,及时治疗基础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