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小孩尿失禁是什么样子症状

|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问题描述:
小孩尿失禁是什么样子症状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张文同
张文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主任医师

小孩尿失禁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排尿,可分为日间尿失禁和夜间尿失禁两种类型。日间尿失禁可能表现为尿急、尿频、排尿困难或尿滴沥;夜间尿失禁通常指睡眠中无意识排尿。尿失禁可能与膀胱功能发育延迟、泌尿系统感染、神经源性膀胱、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或心理因素有关。

1、日间尿失禁

日间尿失禁常见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突然尿急但无法控制排尿,可能出现尿湿裤子或少量尿液漏出。部分儿童会因玩耍或紧张时忘记排尿,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后不自主漏尿。这种情况可能与膀胱肌肉控制能力未完全发育有关,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规律排尿习惯,避免过度饮水或摄入刺激性食物。

2、夜间尿失禁

夜间尿失禁指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无意识排尿,每周发生超过两次。可能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膀胱容量较小或睡眠觉醒障碍有关。家长需限制孩子饮水量,睡前排空膀胱,可使用尿床报警器帮助建立条件反射。若持续至7岁以上,需排除隐性脊柱裂等器质性疾病。

3、急迫性尿失禁

急迫性尿失禁表现为强烈尿意后立即漏尿,儿童常表现为突然夹腿、蹲下或抓握外阴。可能与膀胱过度活动症、尿路感染或便秘压迫膀胱有关。家长需记录排尿日记,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酒石酸托特罗定口服溶液、盐酸奥昔布宁缓释片等药物,配合膀胱训练改善症状。

4、压力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在儿童中较少见,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或跳跃时少量漏尿。可能与盆底肌发育异常、肥胖或既往泌尿系统手术有关。可通过盆底肌训练改善,严重者需排除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家长应避免让孩子长期负重或进行高强度运动。

5、混合型尿失禁

混合型尿失禁同时存在急迫性和压力性症状,可能伴随排尿疼痛、尿液浑浊等表现。常见于神经源性膀胱、尿道梗阻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需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医生可能开具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米拉贝隆缓释片等药物,必要时需导尿或手术治疗。

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尿失禁时,应记录发生频率、诱因和伴随症状,避免责备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白天保证充足饮水但睡前2小时限水,训练每2-3小时定时排尿。饮食中减少巧克力、碳酸饮料等刺激性食物摄入。若尿失禁伴随发热、血尿、排尿疼痛或持续超过6个月,需及时就诊儿科或泌尿外科进行尿常规、超声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可通过行为训练和药物联合治疗改善。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为什么肾病尿有泡沫

肾病患者的尿液出现泡沫可能与蛋白尿、尿路感染、尿糖升高、尿液浓缩、排尿速度过快等因素有关。蛋白尿是肾脏滤过功能受损的表现,尿路感染可能导致尿液成分改变,尿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病,尿液浓缩和排尿速度过快属于生理性因素。

1、蛋白尿

蛋白尿是肾病导致泡沫尿的常见原因。肾脏滤过膜受损时,血液中的蛋白质会漏入尿液中,改变尿液表面张力形成泡沫。患者可能伴随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需通过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检查确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百令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漏出,同时需低盐优质蛋白饮食。

2、尿路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时,白细胞和细菌代谢产物会增加尿液中的有机物质,排尿时易产生泡沫。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确诊需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治疗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三金片等抗菌药物,同时建议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3、尿糖升高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高,会使尿液黏稠度增加形成泡沫。常伴有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表现。需监测血糖和尿糖指标,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阿卡波糖片、达格列净片等降糖药物,并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4、尿液浓缩

饮水不足或大量出汗导致尿液浓缩时,尿液中溶质浓度增高,排尿冲击力增大可形成短暂性泡沫。这种生理性泡沫通常静置后快速消失。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长时间憋尿,观察泡沫是否持续存在。

5、排尿速度过快

排尿时冲击力过大会将空气混入尿液产生泡沫,尤其常见于晨起第一次排尿或长时间憋尿后。这种泡沫量大但消散快,无其他不适症状。调整排尿习惯,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即可改善,若泡沫持续不散需就医排查病理性因素。

肾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应记录泡沫的持续时间、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注意观察水肿变化,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度运动增强体质,发现泡沫尿持续或加重应及时肾内科就诊。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