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月经来一点就不来了可能由激素水平波动、精神压力、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激素疗法、手术干预等方式改善。
1、激素波动青春期或围绝经期雌激素分泌不稳定可能导致月经量少,建议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
2、精神压力长期焦虑或过度减肥会抑制下丘脑功能,造成月经紊乱,需通过心理疏导和营养干预改善,如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3、多囊卵巢高雄激素血症导致卵泡发育障碍,常伴痤疮和肥胖,可遵医嘱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来曲唑片、二甲双胍等药物调节。
4、宫腔粘连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损伤内膜基底层,表现为月经骤减伴周期性腹痛,需行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并配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
日常避免过度节食,经期注意保暖,若连续3个月出现异常需妇科就诊排查器质性疾病。
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多数情况属于中度严重疾病,需根据囊肿大小、症状及生育需求综合评估。主要影响因素有囊肿体积、痛经程度、生育功能损害、复发概率。
1. 囊肿体积囊肿直径超过5厘米可能压迫邻近器官,导致尿频便秘等症状,需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
2. 痛经程度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提示内膜活性较强,可选用孕三烯酮、达那唑等药物抑制内膜生长。
3. 生育功能囊肿可能破坏卵巢储备,备孕者建议尽早行囊肿剥除术,术后辅以促排卵治疗。
4. 复发概率术后五年复发率较高,可通过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或放置曼月乐环预防复发。
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囊肿破裂,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深海鱼油有助于延缓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