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9次阅读
牙齿根管治疗后仍痛可能由术后反应、残留感染、牙根微裂、邻牙问题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二次治疗、咬合调整等方式缓解。
1、术后反应治疗过程中器械刺激或填充材料压迫可能导致暂时性炎症反应,表现为轻微胀痛,通常3-5天自行消退。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症状。
2、残留感染根管系统复杂分支可能残留细菌,或存在超充/欠充情况,导致持续性跳痛。需通过CBCT检查确认后行根管再治疗,必要时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牙根微裂薄壁牙体在治疗中可能产生隐匿性裂纹,表现为咬合刺痛。可通过显微镜检查确诊,轻度裂纹可用纤维桩加固,严重者需拔除后种植修复。
4、邻牙问题邻近牙齿存在隐裂或牙周病变可能引发牵涉痛,需通过叩诊和牙周探诊鉴别。针对原发病治疗后可缓解,如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处理牙周袋。
建议治疗后避免咀嚼硬物,定期复查拍摄X线片,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肿胀需及时就诊。
牙龈骨头凸起可能由牙龈增生、牙周炎、颌骨囊肿、骨性隆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 牙龈增生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或佩戴义齿刺激可能导致牙龈组织过度生长,表现为无痛性隆起。日常加强巴氏刷牙法清洁,严重时需手术修整。
2. 牙周炎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引发牙槽骨代偿性增生,常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需进行龈下刮治,配合使用甲硝唑、多西环素、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3. 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或发育性囊肿可能导致局部骨质膨隆,X线检查可见透射影。需手术摘除囊肿,必要时进行植骨修复。
4. 骨性隆突颌骨局部骨质异常增生形成硬质突起,常见于腭中缝或下颌舌侧。若无不适可观察,影响义齿佩戴时需手术磨平。
建议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口腔检查,发现骨质异常增大或伴随疼痛需及时就诊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