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肝胆外科

b超检查腹水怎么办?

| 1人回答 | 74次阅读

问题描述:
b超检查腹水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B超检查发现腹水可通过利尿治疗、腹腔穿刺引流、病因治疗、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腹水通常由肝硬化、心力衰竭、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等原因引起。

1、利尿治疗

轻度腹水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螺内酯等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利尿剂适用于心源性或肝硬化早期腹水,需配合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内。

2、腹腔穿刺引流

大量腹水引发呼吸困难时需行治疗性腹腔穿刺,单次放液量不超过3000毫升。该操作能快速缓解症状,但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术后需补充白蛋白。穿刺液应送检明确性质,区分漏出液与渗出液。

3、病因治疗

肝硬化腹水需抗纤维化治疗,恶性肿瘤需化疗或靶向治疗,结核性腹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病因控制后腹水可逐渐消退,如乙肝肝硬化患者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等抗病毒药物。

4、营养支持

低蛋白血症患者需补充优质蛋白,每日摄入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消化蛋白。同时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限制每日饮水量在1000-1500毫升。

5、定期复查

每1-2周监测腹围、体重变化,每月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和血清白蛋白。B超随访间隔根据病情调整为1-3个月,观察腹水消长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腹水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以减少钠潴留,下肢水肿者可抬高肢体促进回流。饮食需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避免坚硬食物损伤食管静脉。记录每日尿量和体重变化,出现嗜睡、呕血等肝性脑病征兆时立即就医。合并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常见于肝硬化患者,需警惕腹痛、发热症状。长期腹水患者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介入治疗,但需评估肝功能储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胆囊炎输液10天炎症没有消除

胆囊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饮食调节、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通常由细菌感染、胆结石、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胆囊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用抗生素包括头孢曲松1g静脉注射,每日一次、左氧氟沙星500mg口服,每日一次、甲硝唑500mg静脉注射,每日三次。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确保治疗效果。 2、饮食调节:胆囊炎患者需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蒸蔬菜、低脂鱼类。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胆囊负担。 3、胆结石处理:胆结石是胆囊炎的常见原因,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直径小于2cm的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 4、胆汁淤积缓解:胆汁淤积可能由胆管狭窄或肿瘤引起,可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进行诊断和治疗。ERCP可清除胆管内的结石或放置支架,恢复胆汁正常流动。 5、生活习惯调整:胆囊炎患者需戒烟戒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增强体质,促进康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和紧张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胆囊炎患者在日常护理中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食物,选择低脂、高纤维的饮食结构。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促进胆汁排泄和胆囊功能恢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戒酒,减少对胆囊的刺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通过综合治疗和日常护理,胆囊炎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炎症逐渐消除。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