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糖尿病伤口愈合缓慢可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清创、使用敷料、药物治疗等方式促进结痂,通常与高血糖环境、感染风险、血液循环障碍、营养缺乏等因素有关。
1、控制血糖持续高血糖会抑制白细胞功能并损伤血管内皮,建议通过胰岛素调整和饮食监测将空腹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必要时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
2、局部清创坏死组织会延缓肉芽生长,需由医护人员采用机械清创或酶解清创,配合生理盐水冲洗,严重感染时可使用银离子敷料辅助杀菌。
3、使用敷料水胶体敷料能维持湿润环境促进上皮移行,藻酸盐敷料适用于渗液较多的伤口,泡沫敷料则对压力部位有保护作用,需根据伤口特性选择。
4、药物治疗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直接刺激细胞增殖,胰激肽原酶可改善微循环,严重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使用头孢呋辛等抗生素。
每日检查伤口变化,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避免患肢受压,出现红肿渗液加剧需立即就医。
注射胰岛素针头选择需考虑长度、粗细、材质、舒适度等因素,常用规格有4毫米、5毫米、6毫米等长度,31G、32G等粗细型号。
1、长度选择儿童或消瘦患者建议使用4-5毫米短针头,可减少肌肉注射风险;普通成人可选择6毫米针头,肥胖患者可能需要8毫米针头确保皮下注射。
2、粗细规格32G超细针头疼痛感较轻,适合对疼痛敏感者;31G针头流速更稳定,适合需要快速注射或使用高浓度胰岛素的患者。
3、针头材质不锈钢针头最为常见,部分品牌提供特殊涂层针头可减少穿刺阻力;对金属过敏者需选择特殊材质针头。
4、特殊设计部分针头带有隐藏式设计可避免误伤,还有针头配有剂量记忆环;视力障碍患者可选择带有明显触感标记的针头。
建议每次注射更换新针头,避免重复使用导致钝化或感染,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状况,出现硬结需更换注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