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9次阅读
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使用需严格遵医嘱,常用组合包括双膦酸盐类+钙剂、RANK配体抑制剂+维生素D、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活性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抗骨吸收药物等。
1、双膦酸盐类+钙剂双膦酸盐类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联合钙剂如碳酸钙能补充骨基质原料,但需间隔服用以避免影响吸收。
2、RANK抑制剂+维生素D地诺单抗等RANK配体抑制剂需配合骨化三醇等维生素D制剂使用,促进钙磷代谢平衡,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水平。
3、雌激素调节剂+活性维生素D雷洛昔芬等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与骨化三醇联用,可协同改善骨密度,禁用于血栓高风险人群。
4、甲状旁腺激素+抗吸收剂特立帕肽等促骨形成药物完成疗程后,需序贯使用唑来膦酸等抗骨吸收药物维持疗效,避免骨量流失反弹。
联合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注意观察肌肉疼痛、下颌骨坏死等不良反应,日常保证足量蛋白质和钙质摄入。
关节炎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生物制剂等方式治疗。关节炎通常由关节退行性变、自身免疫异常、感染、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1、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可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双氯芬酸钠能抑制炎症反应,塞来昔布对胃肠刺激较小。适用于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需警惕消化道出血风险。
2、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可快速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地塞米松适用于严重滑膜炎,甲泼尼龙可用于关节腔注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感染风险增加。
3、缓解病情抗风湿药甲氨蝶呤能延缓关节破坏,来氟米特可调节免疫功能,羟氯喹适用于轻症患者。这类药物起效较慢但能改变疾病进程,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4、生物制剂阿达木单抗靶向抑制肿瘤坏死因子,托珠单抗阻断白介素-6受体,利妥昔单抗适用于抗体阳性患者。适用于传统药物无效的中重度活动期患者。
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度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均衡补充钙和维生素D。所有药物治疗均需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