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2次阅读
糖尿病足坏疽可能由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创处理、抗感染治疗、血管重建、截肢手术等方式治疗。
1、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患者需严格监测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控制血糖水平。
2、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使足部感觉减退,容易忽视外伤。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感。可使用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营养神经药物,同时加强足部日常检查。
3、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下肢供血不足,表现为足部发凉、间歇性跛行。可进行血管超声检查,使用阿司匹林、贝前列素钠等改善循环,严重者需血管介入治疗。
4、继发感染足部溃疡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红肿、渗液、恶臭。需进行创面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头孢类、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配合创面清创换药。
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检查足部,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赤足行走,发现皮肤破损及时就医处理,定期进行下肢血管和神经功能评估。
糖尿病孕妇的分娩方式主要有自然分娩、剖宫产两种,选择需综合考虑血糖控制情况、胎儿大小、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1、自然分娩血糖控制良好且无其他并发症时,可优先考虑自然分娩。需密切监测产程中血糖变化,避免产程过长导致酮症酸中毒。
2、剖宫产存在巨大儿、血管病变等高风险因素时建议选择剖宫产。手术前需调整胰岛素用量,术后加强切口护理和血糖监测。
3、血糖管理分娩前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3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6.7mmol/L以下。可使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速效或基础胰岛素。
4、胎儿评估通过超声评估胎儿体重,若预估超过4000克需谨慎选择分娩方式。分娩时需持续胎心监护,警惕肩难产等风险。
建议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分娩方案,分娩后仍需监测血糖并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