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半月板易损伤的主要原因是

骨科编辑 医言小筑
0次浏览

内侧半月板易损伤主要与解剖结构特殊、运动方式不当、关节退变、外力冲击及肌肉力量失衡有关。

1、解剖结构特殊:

内侧半月板呈C形,与胫骨平台及内侧副韧带紧密连接,活动度较外侧半月板更小。这种固定性结构使内侧半月板在膝关节旋转时更易受到挤压,尤其在屈膝位突然扭转动作中,半月板后角承受的剪切力显著增加。

2、运动方式不当:

足球、篮球等需要急停变向的运动中,膝关节常处于半屈曲外翻姿势,此时内侧半月板被股骨髁向后推挤。若同时伴随足部固定时的躯干旋转,半月板后角易发生纵行撕裂,这类损伤占运动损伤的40%以上。

3、关节退变因素:

中老年人群关节软骨磨损后,半月板需代偿性承受更大压力。退变半月板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弹性下降,日常行走时的反复微创伤即可导致水平层裂,多表现为膝关节内侧间隙疼痛伴活动弹响。

4、外力直接冲击:

车祸撞击或高处坠落时,膝关节遭受轴向暴力合并外翻应力,可能造成半月板边缘放射状撕裂。此类损伤常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体检可见关节肿胀明显伴活动受限。

5、肌肉力量失衡:

股四头肌内侧头与腘绳肌力量不足时,膝关节动态稳定性下降。长期肌力不平衡会导致半月板异常应力分布,尤其在下楼梯等离心收缩动作中,半月板前角磨损风险增加2-3倍。

预防内侧半月板损伤需加强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及腘绳肌柔韧性练习,运动前充分热身并佩戴护膝。体重控制可减少关节负荷,建议BMI保持在18.5-23.9范围。日常避免翘二郎腿、深蹲等增加半月板压力的姿势,登山时使用登山杖分散膝关节受力。出现关节交锁或持续肿胀时应及时进行磁共振检查,早期关节镜手术可有效保留半月板功能。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