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穿刺有风险吗

肺穿刺存在一定风险,但多数情况下风险可控。肺穿刺主要用于诊断肺部病变,操作风险与患者个体情况、病变位置等因素相关。
肺穿刺常见风险包括气胸、出血和感染。气胸是穿刺过程中空气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表现为突发胸痛和呼吸困难,轻微气胸可能自行吸收,严重时需胸腔闭式引流。出血多因穿刺损伤血管引起,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大量出血需介入止血处理。感染风险较低但需警惕,术后发热或咳脓痰可能提示肺部感染,需及时抗感染治疗。操作中可能因患者咳嗽或移动导致穿刺针偏离目标,需术前充分沟通并训练呼吸配合。
特殊情况下风险可能增加。严重肺气肿患者穿刺后气胸概率升高,凝血功能障碍者出血风险显著增大,靠近心脏或大血管的病灶穿刺难度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血压下降,需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发生肿瘤针道转移或空气栓塞,但现代影像引导技术已大幅降低此类风险。
进行肺穿刺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术后需卧床观察4-6小时并进行胸部影像学复查。选择经验丰富的操作团队和配备抢救设备的医疗机构可有效降低风险。若术后出现持续胸痛、咯血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