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便秘该怎么办
肛肠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肛肠科编辑
健康万事通
长期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建立排便习惯、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长期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引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建议每日摄入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苹果、燕麦等20-30克膳食纤维。适量饮用温水或蜂蜜水软化粪便,避免过量摄入精制米面及高脂食物。乳糖不耐受者需减少乳制品摄入,可替换为无乳糖牛奶或豆浆。
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增强腹肌收缩力,促进肠道蠕动。腹部按摩可沿结肠走向顺时针环形按压,配合腹式呼吸效果更佳。久坐人群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避免肠道动力持续低下。
固定每日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如厕,利用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排便时保持蹲位或使用脚凳抬高膝盖,减少肛门直肠角阻力。避免如厕时久蹲强努,每次控制在5分钟内为宜。

容积性泻药如聚卡波非钙片可增加粪便含水量,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口服溶液能软化粪便。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肠溶片仅限短期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菌群平衡。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形成药物依赖。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通过脑肠轴影响肠道功能,可通过正念训练、腹式呼吸等方式减压。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如厕恐惧,严重者需配合心理科治疗。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自主神经功能稳定。

长期便秘患者需每日保证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过度依赖通便茶等刺激性饮品。若出现便血、体重下降或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应及时消化科就诊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记录排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基础病者需同步控制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