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手足口会不会传染孕妇
手足口病可能会传染给孕妇,但概率较低。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途径包括直接接触、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孕妇若接触患者分泌物或污染物可能感染,但多数成人因免疫力较强症状较轻或无症状。
手足口病的中医防治
手足口病可通过中医辨证施治结合日常防护进行防治,主要有清热解毒、健脾祛湿、外治疗法、饮食调理、环境消毒等方式。该病多由湿热邪毒侵袭引起,常见于夏秋季节。
为什么手足口病容易感染孩子
手足口病容易感染孩子主要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卫生习惯较差、托幼机构聚集性传播、病毒传播途径易接触、隐性感染者传染性强等因素有关。该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皮疹。
手足口病,预防之计在于春
手足口病可通过接种疫苗、注意卫生、避免接触、增强免疫、及时就医等方式预防。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春季为高发季节。
警惕手足口病的少见和重症临床类型
手足口病的少见和重症临床类型包括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等。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引起,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儿童"SARS"没有来
儿童SARS通常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疾病在儿童群体中再次暴发。SARS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的危害是否严重
手足口病对婴幼儿的危害通常不严重,多数患儿可自愈,但少数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怎么治
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对症治疗、中医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等。
接种疫苗能预防手足口病吗
接种疫苗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目前国内主要使用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手足口病脑炎早期症状
手足口病脑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头痛、呕吐、精神差、肢体抖动等。手足口病脑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需及时就医干预。
手足口病也会引起肝损伤
手足口病可能会引起肝损伤,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通常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极少数情况下,病毒可能侵犯肝脏,导致肝功能异常。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皮肤黄染等症状,需警惕肝损伤可能。
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中医治疗、重症监护等方式治疗。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如何识别重症手足口病
重症手足口病可通过高热持续不退、神经系统异常、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特征识别。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但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建议
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需立即住院治疗,临床救治以生命支持、抗病毒治疗和控制并发症为核心。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症状,需采取机械通气、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
为什么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手足口病发病率升高可能与疫苗接种率不足、病毒变异、人群密集接触增多、卫生习惯差异、气候环境变化等因素有关。该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谁可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手足口病疫苗适合6个月至5岁的儿童接种,特别是托幼机构儿童、免疫力低下儿童以及有手足口病流行地区接触史的儿童优先推荐。手足口病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接种后可显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好“三防”
预防手足口病需重点做好防接触传播、防飞沫传播、防病从口入三项措施。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呼吸道飞沫及粪口途径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
手足口病需要隔离多久
手足口病一般需要隔离7-10天,具体隔离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症状消退情况有关。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症状。
手足口第几天最严重
手足口病通常在发病后3-5天症状最严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

为你推荐

健康资讯

生活问答

更多问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