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发高烧但体感不烫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异常、皮肤血管收缩反应减弱、基础代谢率降低、严重感染导致循环衰竭等因素有关,需警惕脓毒症休克、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
1、体温调节异常下丘脑体温调定点升高但皮肤散热功能失调,常见于脱水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建议家长监测腋温与肛温差,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剂、赖氨匹林散等退热药物。
2、外周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早期可能出现四肢厥冷,与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导致皮肤血管收缩有关。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检查,临床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巴胺注射液、人血白蛋白等抢救治疗。
3、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因产热不足,可能出现低体温伴感染性发热。需检测甲状腺功能,补充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使用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控制感染。
4、神经感知异常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老年患者可能出现体温感知障碍。建议家长用电子体温计多部位测量,可联合使用甲钴胺片、依帕司他片等神经营养药物。
出现发热但体感发冷时应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适当补充淡盐水,避免酒精擦浴等剧烈物理降温,若出现意识模糊或血压下降需急诊处理。
过敏性鼻炎夜间鼻塞可能由体位改变、尘螨刺激、鼻黏膜炎症反应、鼻窦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组胺药物、鼻用激素、环境控制、鼻腔冲洗等方式缓解。
1、体位改变平躺时鼻腔充血加重,建议抬高床头或侧卧,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湿润。
2、尘螨刺激寝具中尘螨致敏原聚集,家长需每周用60℃热水清洗床品,使用防螨材质寝具。
3、炎症反应夜间组胺释放增加导致黏膜肿胀,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
4、继发感染长期鼻塞可能合并细菌性鼻窦炎,表现为黄脓涕,需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治疗。
保持卧室湿度50%左右,避免接触毛绒玩具,症状持续加重需进行过敏原检测及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