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性疼痛、冷汗和濒死感,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不适到进展期剧痛直至终末期休克。
1、胸骨后疼痛典型表现为持续30分钟以上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常被描述为巨石压迫感,可能向左肩及下颌放射,需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呼叫急救。
2、放射性疼痛约半数患者出现左臂内侧、颈部或上腹部牵涉痛,易被误诊为胃痛或牙痛,心电图检查可发现ST段抬高或病理性Q波。
3、冷汗伴随剧烈胸痛出现全身湿冷冷汗,与迷走神经受刺激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关,血压监测可能显示收缩压低于90mmHg。
4、濒死感患者常突发强烈恐惧感伴呼吸困难,与心肌大面积缺血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有关,需立即进行再灌注治疗。
发病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静卧,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避免自行驾车就医,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
持久性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脑卒中、心肌缺血及血栓栓塞,其中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
1、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导致心室率不规则,长期可能引起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需控制心室率并改善心功能,药物可用地高辛、美托洛尔、呋塞米。
2、脑卒中心房颤动使左心房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抗凝治疗是关键,常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
3、心肌缺血快速心室率增加心肌耗氧量,可能诱发心绞痛。需控制心率并改善冠脉供血,药物包括硝酸甘油、比索洛尔、曲美他嗪。
4、血栓栓塞心房内血栓可能脱落至外周动脉,引起肢体或内脏梗死。除抗凝治疗外,严重时需手术取栓。
患者应定期监测INR值,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出现胸闷、言语不清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