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输尿管末端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药物辅助、体位调整及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式排出,通常由尿液浓缩、代谢异常、尿路感染或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增加尿流速度,可能推动小结石自然排出,适合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
2、药物辅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疼痛,双氯芬酸钠栓剂减轻局部水肿。
3、体位调整膝胸卧位或倒立姿势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结石移动,需在医生指导下配合跳跃运动重复进行。
4、体外碎石直径超过6毫米的结石可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将大结石分解为碎片后排出,可能与输尿管狭窄或憩室等解剖因素有关,常伴有血尿和肾绞痛症状。
建议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适当进行跳绳等纵向运动,若出现持续剧烈腰痛或发热须立即就医。
结石通常可以通过B超检查出来。B超检查适用于胆囊结石、肾结石、膀胱结石等常见类型,准确率较高,但实际检出效果受结石大小、位置、成分以及患者体型等因素影响。
1、胆囊结石B超对胆囊结石的检出率超过90%,典型表现为强回声团伴声影,胆固醇性结石最易被发现。
2、肾结石B超可发现直径超过3毫米的肾结石,但对输尿管中段结石可能因肠道气体干扰而漏诊。
3、膀胱结石膀胱充盈状态下B超检查效果最佳,能清晰显示结石的移动性和后方声影特征。
4、特殊类型尿酸结石等透X线结石在B超下显影良好,但部分小结石或肥胖患者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
建议检查前保持空腹或膀胱充盈,若B超结果阴性但症状持续存在,可考虑CT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