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环境中感染并引发的肺部炎症,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
1、细菌感染: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炎链球菌,其他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也可能引发感染。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阿莫西林胶囊500mg,每日三次、头孢呋辛酯片250mg,每日两次和阿奇霉素片500mg,每日一次。
2、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是常见的病毒性肺炎病原体。治疗以抗病毒药物为主,如奥司他韦胶囊75mg,每日两次和帕拉米韦注射液600mg,每日一次,同时需注意对症支持治疗。
3、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因曲霉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发肺炎。治疗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片200mg,每日一次和伊曲康唑胶囊200mg,每日两次。
4、环境因素: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吸烟或二手烟环境中可能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措施包括戒烟、减少接触污染源以及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免疫功能:老年人、儿童及患有慢性疾病者因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感染肺炎。建议定期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增强身体抵抗力。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护理需注重休息与营养补充,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果等。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有助于增强体质。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