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测量血糖的正确时间主要有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方法包括指尖采血、动态血糖监测、静脉抽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1、空腹:空腹血糖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未进食任何食物8小时以上测量,能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情况,适合糖尿病筛查和病情监测。
2、餐前:餐前血糖指进食前测量的血糖值,有助于评估药物剂量是否合适,特别适用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3、餐后2小时:从进食第一口开始计时2小时后测量,能反映饮食对血糖的影响,是糖尿病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4、睡前:睡前测量血糖可预防夜间低血糖,特别适用于使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的患者,有助于调整晚间药物剂量。
测量血糖时应注意清洁双手,采血部位轮换,记录测量结果,定期校准血糖仪,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咨询。
若出现高血糖情况,可以适量吃燕麦、苦瓜、魔芋、菠菜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吃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胰岛素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一、食物燕麦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糖分吸收,稳定血糖水平。
苦瓜含有苦瓜苷,能够帮助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魔芋热量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菠菜富含镁元素,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辅助调节血糖。
二、药物二甲双胍能够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阿卡波糖通过抑制碳水化合物分解,延缓葡萄糖吸收。
格列美脲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
胰岛素适用于严重高血糖或1型糖尿病患者,直接补充体内胰岛素。
高血糖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避免高糖高脂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