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8次阅读
低压110高压140属于2级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损害、眼底病变等并发症。长期未控制会导致动脉硬化加速、靶器官功能衰退。
1. 心脑血管风险持续高压易导致脑动脉瘤破裂或脑出血,高压140低压110时脑卒中概率显著增加,同时可能诱发左心室肥厚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2. 肾脏损伤肾小球内高压会造成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长期未干预可能发展为肾衰竭,需定期检测肌酐清除率和尿微量白蛋白。
3. 视网膜病变眼底动脉硬化会引起视力模糊甚至失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分为4级,该血压水平通常对应2-3级病变。
4. 代谢紊乱高血压常合并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同时会加重血脂异常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限制钠盐摄入控制在5克以下,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降压药物。
ARB降压药的作用主要包括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和减少蛋白尿。ARB类药物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降压效果,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患者。
1、扩张血管ARB类药物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结合,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阻力。代表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
2、降低血压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缩血管作用,持续稳定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该作用对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
3、保护心血管可减轻左心室肥厚,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长期使用能降低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
4、减少蛋白尿通过改善肾小球内高压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尤其适用于合并微量白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
使用ARB类药物需定期监测血压和血钾水平,避免与特定利尿剂联用。具体用药方案须由心血管专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