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哮喘可通过避免诱发因素、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哮喘通常由过敏原刺激、呼吸道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1、避免诱因:减少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戒烟并远离二手烟环境,可降低哮喘发作概率。
2、药物治疗:布地奈德吸入剂可减轻气道炎症,沙丁胺醇气雾剂能快速缓解喘息,孟鲁司特钠片适用于过敏性哮喘。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免疫治疗:针对明确过敏原的患者,通过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过敏原提取物,逐步提高机体耐受性。治疗周期通常需要持续数年。
4、手术治疗:支气管热成形术通过射频消融减少气道平滑肌,适用于重症难治性哮喘。需严格评估手术适应症及风险。
哮喘患者应定期监测肺功能,记录症状变化,适当进行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发作。
哮喘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可能引起口腔真菌感染、骨质疏松、血糖升高、免疫力下降等副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以最小化风险。
1、口腔感染吸入性激素可能增加口腔念珠菌感染概率,表现为口腔白膜或疼痛。使用后及时漱口可降低风险,必要时可用制霉菌素含漱液。
2、骨质疏松长期大剂量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建议定期监测骨密度,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严重时需使用阿仑膦酸钠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3、代谢异常激素可能引发血糖升高或向心性肥胖,需定期检测血糖。若出现糖尿病倾向,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或胰岛素调节。
4、免疫抑制全身用激素会减弱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避免接触传染源,必要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感染时及时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
哮喘患者使用激素期间应定期复诊评估,配合峰流速仪监测肺功能,同时保持低糖高钙饮食和适度负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