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II型呼吸衰竭常见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哮喘、神经肌肉疾病、胸廓畸形以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肺泡通气不足或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进而引发二氧化碳潴留和低氧血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II型呼吸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或接触有害气体史。疾病进展过程中,肺泡壁破坏导致通气功能障碍,二氧化碳排出受阻。治疗需结合支气管扩张剂如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以及长期氧疗。
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时可引发II型呼吸衰竭,主要由于严重气道痉挛和黏膜水肿导致通气障碍。患者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和胸廓过度膨胀。治疗需紧急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溶液、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必要时需机械通气支持。
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肌肉疾病可因呼吸肌无力导致II型呼吸衰竭。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呼吸困难,尤其在平卧时加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免疫调节如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同时可能需要无创或有创通气支持。
严重脊柱侧弯、胸廓成形术后等胸廓畸形可限制肺扩张,导致通气不足。患者多表现为慢性渐进性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治疗需结合呼吸康复训练,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或长期无创通气支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在夜间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可导致慢性二氧化碳潴留。典型表现为白天嗜睡、晨起头痛。治疗首选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也可考虑使用乙酰唑胺片等呼吸兴奋剂,同时需控制体重和改善睡眠体位。
对于II型呼吸衰竭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呼吸道感染,戒烟并远离空气污染环境。保持适度运动以增强呼吸肌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应保证足够热量和蛋白质摄入,维持合理体重。定期随访肺功能,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和氧疗设备,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突出症状包括呼吸节律异常、呼吸频率改变、意识障碍和发绀。
1、呼吸节律异常表现为潮式呼吸、间歇呼吸等异常节律,与脑干呼吸中枢受损有关,需立即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2、呼吸频率改变可出现呼吸过速或呼吸暂停,常见于脑出血、脑梗死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监测血气分析并给予呼吸兴奋剂。
3、意识障碍从嗜睡到昏迷不等,提示存在严重脑缺氧,需紧急处理原发病并维持氧合。
4、发绀口唇及甲床青紫是晚期表现,表明严重低氧血症,需高浓度氧疗或气管插管。
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完善头颅CT等检查明确病因,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