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7次阅读
血糖控制正常后多数情况不可自行停药,是否停药需由医生评估胰腺功能、用药类型、并发症风险及血糖波动模式等因素决定。
1、胰腺功能胰岛β细胞残余功能决定停药可能性,需通过C肽释放试验评估。若功能严重受损,擅自停药易导致血糖反弹。
2、用药类型磺脲类等促泌剂停药风险较高,二甲双胍等胰岛素增敏剂相对可控。不同药物作用机制直接影响停药后代谢稳定性。
3、并发症风险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肾病者,即使血糖达标也需维持用药。并发症预防比单纯血糖控制更重要。
4、血糖波动模式动态血糖监测显示的血糖曲线特征比单次测量值更具参考价值。无症状性低血糖或黎明现象者需谨慎调整方案。
建议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调整用药方案,配合饮食管理和运动锻炼维持血糖稳定。
糖尿病脚肿可能由血糖控制不佳、静脉回流障碍、肾功能异常、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控制血糖、改善循环、保护肾脏、抗感染等方式治疗。
1.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病变,引发组织水肿。需监测血糖并调整降糖方案,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等。
2. 静脉回流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减弱肌肉泵作用,静脉血液淤积。建议抬高下肢,使用弹力袜,药物可选迈之灵、地奥司明、羟苯磺酸钙。
3. 肾功能异常糖尿病肾病导致水钠潴留。需限制钠盐摄入,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必要时使用缬沙坦、贝那普利等药物保护肾功能。
4. 感染高血糖环境易继发足部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需及时清创,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肿应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穿着宽松透气的鞋袜,避免久站久坐,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