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0次阅读
老年人高血压建议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理想目标为130/80毫米汞柱以下,具体目标需结合年龄、合并症等因素调整,主要影响因素有基础血压水平、心血管风险、药物耐受性、靶器官损害。
1、基础血压水平初始血压越高,降压目标需更个体化。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需避免短期内大幅降压,可遵医嘱使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药物阶梯式调整。
2、心血管风险合并糖尿病或冠心病的患者需更严格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能与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常伴随头晕、胸闷等症状。
3、药物耐受性高龄或体质虚弱者需监测低血压反应。培哚普利、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需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耐受性逐步增量。
4、靶器官损害已出现肾损害或脑梗死的患者需平衡降压速度与器官灌注。通常与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有关,表现为肌酐升高、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周进行快走或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晨起和睡前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
ACEI和ARB是两类常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主要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缬沙坦等。它们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发挥作用,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糖尿病、心衰等患者。
1、ACEI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Ⅱ,减少血管收缩,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可能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
2、ARB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降压效果平稳,常用药物包括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较少引发干咳。
3、适用人群两类药物特别适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患者,可延缓靶器官损害,但妊娠期及双侧肾动脉狭窄者禁用。
4、联合用药ACEI与ARB通常不联用,但可与利尿剂或钙拮抗剂联合增强降压效果,需监测血钾及肾功能。
高血压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配合低盐饮食及规律运动可优化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