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儿童哮喘多数情况下可通过规范治疗达到临床控制,但彻底治愈概率较低。哮喘管理主要涉及长期药物控制、环境干预、免疫调节和定期随访四个方面。
1、长期药物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可减轻气道炎症,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用于急性发作缓解。家长需遵医嘱建立阶梯式治疗方案。
2、环境干预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皮屑等过敏原,保持室内湿度40-60%。建议家长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罩,避免儿童接触二手烟。
3、免疫调节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尘螨等单一过敏原诱发的哮喘可能有效。家长需配合医生完成3-5年脱敏疗程,监测过敏反应。
4、定期随访每3-6个月评估肺功能和症状控制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家长记录发作频率和诱因,就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
60%患儿青春期症状显著缓解,但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持续存在。日常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适量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肺功能。
哮喘早期症状主要有咳嗽、胸闷、喘息、夜间或晨起症状加重。
1、咳嗽:干咳或少量白痰,常因冷空气、粉尘等刺激诱发,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吸入剂、孟鲁司特钠片、沙丁胺醇气雾剂缓解。
2、胸闷:胸部压迫感或呼吸费力,运动后明显,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有关,需避免剧烈活动并监测峰流速值。
3、喘息:呼气时出现哨笛音,多由支气管痉挛导致,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特布他林雾化液、异丙托溴铵溶液、茶碱缓释片。
4、夜间加重:凌晨3-5点易发憋醒,与迷走神经兴奋相关,建议保持卧室湿度40%-60%,睡前使用氟替卡松吸入粉雾剂预防。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诊呼吸科,日常避免接触宠物毛发、花粉等过敏原,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