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9次阅读
血糖高可能导致皮肤瘙痒,常见于糖尿病早期或血糖控制不佳时,主要与皮肤干燥、神经病变、真菌感染、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
1. 皮肤干燥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体内水分流失加快,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建议使用无刺激保湿剂,避免频繁洗澡,可遵医嘱使用尿素软膏、凡士林、维生素E乳等外用制剂。
2. 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损伤周围神经,引发异常瘙痒感。需严格控糖并营养神经,常用药物包括甲钴胺、硫辛酸、依帕司他等,同时需监测四肢感觉异常。
3. 真菌感染高血糖环境易滋生念珠菌等致病菌,常见于皮肤皱褶处。确诊后需抗真菌治疗,可选用克霉唑乳膏、联苯苄唑溶液、硝酸咪康唑散等,同时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4. 微循环障碍糖基化终产物沉积导致毛细血管病变,皮肤缺氧引发瘙痒。需改善微循环,可遵医嘱使用胰激肽原酶、贝前列素钠、羟苯磺酸钙等药物。
日常需监测血糖变化,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抓挠刺激皮肤,若瘙痒持续加重或伴皮疹破溃应及时就诊内分泌科。
血糖正常值范围为空腹3.9-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小于7.8毫摩尔/升,实际数值受检测方式、个体差异、饮食状态、疾病因素等影响。
1、检测方式指尖血检测结果通常比静脉血略高,误差约10%-15%,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
2、个体差异孕妇空腹血糖应低于5.1毫摩尔/升,老年人餐后血糖可放宽至8.5-9.0毫摩尔/升。
3、饮食状态空腹指8小时未进食,随机血糖指任意时间检测,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
4、疾病因素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6.1-7.0毫摩尔/升,确诊糖尿病需重复检测空腹≥7.0或餐后≥11.1毫摩尔/升。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糖耐量试验等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