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判断结石是否排出可通过观察排尿异常缓解、尿液沉淀物、影像学复查等方式确认,主要依据有排尿疼痛消失、肉眼可见结石排出、B超检查无残留等。
1、症状缓解原发肾绞痛或排尿刺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可能提示结石已排出体外,但需结合其他证据综合判断。
2、肉眼观察排尿时发现尿液中有砂砾状或颗粒状沉淀物,或直接观察到结石排出,是结石排出的直接证据。
3、影像学检查通过B超或CT复查确认原结石部位无高密度影,泌尿系统无积水扩张等继发改变,可明确结石已排出。
4、尿液检测尿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白细胞指标恢复正常,结晶物减少,间接提示结石排出可能。
建议结石排出后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避免高草酸饮食预防复发。
体内易生结石可能与水分摄入不足、饮食结构失衡、代谢异常、泌尿系统感染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药物治疗、体外碎石等方式干预。
1、水分不足每日饮水量过少导致尿液浓缩,矿物质易沉积形成结石。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避免饮用浓茶及碳酸饮料。
2、高嘌呤饮食长期摄入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会增加尿酸结石风险。需减少红肉摄入,增加低脂乳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
3、甲状旁腺亢进可能与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通常表现为血钙升高、骨质疏松。可遵医嘱使用西那卡塞或进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4、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或输尿管狭窄可能导致尿液滞留,易诱发磷酸钙结石。通常伴随排尿困难、腰痛,需解除梗阻并服用枸橼酸钾。
保持适度运动促进小结石排出,定期进行泌尿系统超声检查,结石直径超过6毫米时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