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输尿管结石可通过大量饮水、药物排石、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等方式治疗。输尿管结石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高草酸饮食、尿路感染、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大量饮水每日饮水量超过2000毫升有助于小结石自然排出,建议增加柠檬水等碱性饮品,避免浓茶和咖啡。
2、药物排石可使用坦索罗辛扩张输尿管,双氯芬酸钠缓解疼痛,枸橼酸氢钾钠碱化尿液。结石直径小于6毫米时药物排石成功率较高。
3、体外碎石适用于直径6-20毫米的结石,通过冲击波将结石粉碎。可能与输尿管局部水肿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部绞痛和血尿症状。
4、输尿管镜取石用于较大结石或合并感染的情况,通过内镜直接取出结石。可能与输尿管狭窄有关,常伴随发热和排尿困难症状。
治疗后需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保持低盐低嘌呤饮食,适当跳跃运动帮助残余碎石排出。
判断结石成分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有结石成分分析、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结石成分分析通过红外光谱或X射线衍射对排出的结石进行成分检测,可明确结石类型如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
2、尿液检查24小时尿液成分分析可评估尿液中钙、草酸、尿酸等物质的排泄量,辅助判断结石形成原因。
3、血液检查检测血钙、血尿酸等指标,有助于鉴别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的结石。
4、影像学检查CT扫描能显示结石密度差异,X线平片可区分含钙结石与非钙结石,超声检查可评估结石位置和大小。
建议结石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结石成分后制定针对性预防方案,同时注意多饮水、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