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舒张压100毫米汞柱属于2级高血压。高血压分级主要依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可分为正常血压、正常高值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
1、高血压分级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为1级高血压,100-109毫米汞柱为2级高血压,超过110毫米汞柱为3级高血压。
2、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需非同日内三次测量血压均达到标准,单纯舒张压升高也属于高血压范畴,需要引起重视。
3、危险因素长期精神紧张、高盐饮食、肥胖、缺乏运动等是导致舒张压升高的常见原因,遗传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概率。
4、并发症风险2级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可能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改善生活方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水平。
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98/65毫米汞柱属于正常偏低范围。血压控制效果主要与药物剂量、个体敏感性、用药时间、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
1、药物剂量降压药物剂量过大可能导致血压过度下降,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常用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
2、个体敏感性部分患者对降压药敏感度较高,低剂量即可达到理想效果,需注意监测有无头晕乏力等低血压症状。
3、用药时间服药后2-6小时为降压作用高峰时段,建议在血压波动明显时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4、基础疾病合并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疾病可能影响血压调节功能,需综合评估靶器官灌注情况。
建议维持低盐饮食,避免突然体位改变,若持续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低灌注症状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