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小儿湿疹严重可通过保湿护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环境控制等方式治疗。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感染诱发、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每日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涂抹患处,建议家长选择含神经酰胺或凡士林的润肤剂,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避免过度清洁。
2、外用药物中重度湿疹需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家长需严格按疗程使用。
3、口服药物合并剧烈瘙痒可短期服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继发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
4、环境控制建议家长移除毛绒玩具、地毯等过敏原,选择纯棉衣物,保持室内湿度40%-60%,避免孩子抓挠导致皮肤破损。
哺乳期母亲需忌口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患儿可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诊皮肤科。
新生儿黄疸值超过300μmol/L通常需要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可能由溶血性疾病、感染、胆道闭锁、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1、溶血性疾病:母婴血型不合可能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过多。需监测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必要时进行换血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药物。
2、感染因素:新生儿败血症或尿路感染可能抑制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需进行血培养和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抗生素。
3、胆道闭锁: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直接胆红素升高,需通过超声和胆道造影确诊。早期可行Kasai手术,晚期需肝移植治疗。
4、代谢异常: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半乳糖血症可能影响胆红素代谢。需筛查TSH和基因检测,补充甲状腺素或采用特殊配方奶粉喂养。
家长需每日监测黄疸变化,保证充足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出现嗜睡、拒奶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