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3次阅读
胃炎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上腹隐痛、餐后饱胀、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表现。
1、上腹隐痛多表现为剑突下钝痛或灼烧感,与胃黏膜受刺激有关,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硫糖铝、瑞巴派特等胃黏膜保护剂。
2、餐后饱胀胃排空功能减弱导致食物滞留,建议少食多餐,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促胃动力药。
3、反酸嗳气胃酸分泌异常或贲门松弛引起,可选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法莫替丁等抑酸药物,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缓解。
4、食欲减退炎症影响消化功能导致,需排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期建议选择粥类、面条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
出现持续症状超过两周或伴随呕血黑便时需及时消化内科就诊,日常注意规律饮食并限制浓茶咖啡摄入。
新生儿肚子痛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药物治疗、就医检查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喂养不当、肠胀气、乳糖不耐受、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方式喂养过量或吞入空气可能导致腹痛,建议家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使用防胀气奶瓶减少空气吸入。
2、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有助于促进肠蠕动,家长需在婴儿清醒时,用温暖手掌以肚脐为中心轻柔按摩,每次持续5-10分钟。
3、药物治疗乳糖不耐受或肠胀气可遵医嘱使用乳糖酶滴剂、西甲硅油、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需注意观察用药后排便及哭闹情况。
4、就医检查若伴随呕吐、血便、腹部包块等症状,可能与肠套叠等急腹症有关,家长需立即带患儿至儿科急诊,通过超声或空气灌肠确诊。
保持婴儿腹部保暖,哺乳期母亲应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记录每日哭闹时长与排便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