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这5种低血压问题可不能轻视,好在背后的“元凶”不难找

中医养生编辑 健康小灵通
17次浏览

关键词: #低血压 #血压

血压计上的数字往下掉,老人们总爱说"低点好,不容易爆血管"。可当头晕眼花变成家常便饭,连起床都要扶着墙缓半天时,就该警惕了!低血压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背后可能藏着5个健康警.报,今天咱们就掀开这些隐形杀手的真面目。

一、餐后低血压:美味背后的陷阱

1、吃完饭就犯困不一定是年纪大

三成老人会出现餐后血压骤降20mmHg以上的情况。这是因为消化系统抢走了大脑的血液供应,严重时可能引发晕厥。

2、高碳水饮食是重灾区

米面类食物消化快,血糖波动大会加重症状。建议改成少量多餐,每顿七分饱。

3、一个小动作能救.命

饭后静坐30分钟别急着活动,喝汤和吃主食的时间间隔15分钟以上。

二、药物性低血压:好心办坏事

1、降压药可能矫枉过正

联合用药或剂量不当会让血压降过头。尤其利尿剂类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2、吃药时间有讲究

建议早晨服药,避免夜间如厕时发生危险。定期监测立卧位血压很关键。

3、这些药物要当心

某些抗抑郁药、帕金森药物也会导致血压下降,需要医生调整方案。

三、脱水性低血压:身体在呼救

1、不是口渴才要喝水

老人对口渴不敏感,每天要保证1500ml饮水量。观察尿液颜色,淡黄色才达标。

2、夏季更要警惕

隐性出汗加上空调房干燥,容易造成血容量不足。可以喝些淡盐水补充电解质。

3、腹泻发烧要当心

急性脱水会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这时候口服补液盐比白开水更有效。

四、神经源性低血压:信号传递故障

1、站起来就头晕要重视

自主神经功能退化会导致体位变化时血压调节失灵,这种情况在糖尿病患者中更常见。

2、弹力袜能帮大忙

医用梯度压力袜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回流,建议晨起前就穿戴好。

3、起床记住"三个30秒"

醒来先躺30秒,坐起停30秒,站定再等30秒,给血管充分的调节时间。

五、心源性低血压:心脏在报.警

1、可能是心衰前兆

当心脏泵血功能下降,首当其冲就是血压降低。伴有下肢水肿要立即就医。

2、心律失常也危险

房颤等疾病会导致心输出量不足,动态心电图监测很有必要。

3、别忽视胸闷症状

哪怕血压只是轻微偏低,合并胸痛气短就是危险信号。

这些情况别硬扛:眼前发黑超过3分钟、意识模糊、尿量明显减少,都是必须去急诊的红色警.报。建议子女给老人准备便携式血压计,早晚各测一次并做好记录。记住,低血压从来不是长寿的标志,而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