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传染科 > 感染性疾病科 > 肠炎
首页上一页34567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钙化是两种不同的前列腺疾病,前者属于良性组织增生,后者多为钙盐沉积导致的病理改变。
前列腺增生主要与年龄增长、雄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中老年男性高发。前列腺钙化多由慢性炎症、尿液反流或既往组织损伤引发,钙化灶可能伴随结石形成。两者均可通过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前列腺增生典型症状为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夜尿增多,严重时可致尿潴留。前列腺钙化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会阴胀痛、血尿,影像学检查可见强回声斑块。
前列腺增生轻症可通过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缓解,重症需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前列腺钙化若无症状无须治疗,合并感染时需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感染药物。
两者均需进行直肠指诊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超声检查中增生表现为腺体增大,钙化则显示为强回声伴声影。必要时可通过磁共振鉴别钙化灶与肿瘤性病变。
前列腺增生患者应避免久坐、限制酒精摄入,钙化患者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变化。两者均建议保持适度运动,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慎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物以防加重排尿困难。
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前列腺检查,出现排尿异常或持续盆腔疼痛应及时就诊。饮食注意补充番茄红素和锌元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性生活有助于前列腺健康。夜间排尿频繁者可尝试睡前3小时限制饮水,使用坐浴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膝关节滑膜增厚并积液通常由创伤性损伤、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或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关节腔穿刺抽液、物理治疗、手术治疗或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建议尽早就诊明确病因,避免关节过度负重活动。
膝关节受到外力冲击或扭伤可能导致滑膜充血水肿,关节腔内出血刺激滑膜增生。常伴随关节肿胀、活动受限,急性期可能出现皮肤瘀斑。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缓解疼痛,配合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损伤初期需冷敷并制动,后期可进行康复训练。
关节软骨磨损后产生的碎屑刺激滑膜炎症反应,导致滑膜增厚和渗出液体积聚。多见于中老年人群,表现为晨僵、活动后疼痛加重。可选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控制炎症,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改善关节润滑。超重患者需减轻体重以减少关节负荷。
自身免疫异常引发滑膜血管翳形成,滑膜细胞异常增殖并分泌大量炎性介质。典型症状为对称性关节肿痛伴晨僵超过1小时。需使用甲氨蝶呤片抑制免疫反应,配合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症状。日常应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加重症状。
细菌经血行或直接侵入关节腔引发化脓性炎症,滑膜充血渗出形成脓性积液。多伴有高热、关节红肿热痛等全身症状。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严重者需关节镜灌洗引流。发病期间绝对禁止关节活动,防止感染扩散。
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滑膜组织诱发急性炎症反应,滑膜增生伴淡黄色积液。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突发剧痛,可波及膝关节。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片抑制炎症,配合苯溴马隆片促进尿酸排泄。需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每日饮水保持2000毫升以上。
膝关节积液患者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爬楼梯,睡眠时可用枕头垫高患肢促进回流。急性期过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直腿抬高、踝泵运动等低强度训练,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钠盐摄入减轻水肿。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积液量变化,若出现发热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复诊。
肝癌患者一般可以适量吃胡萝卜。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膳食纤维等营养素,有助于补充营养,但需结合患者消化功能调整摄入量。
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能对肝脏细胞修复有一定帮助。其含有的果胶类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改善肝癌患者常见的便秘症状。烹饪时建议将胡萝卜切碎或制成泥状,采用蒸煮方式更易消化吸收。若患者合并门静脉高压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需避免食用粗纤维较多的生胡萝卜。
肝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严重食欲减退或消化功能障碍,此时胡萝卜摄入需根据个体耐受性调整。对于合并黄疸或脂肪泻的患者,过量摄入胡萝卜可能导致皮肤黄染加重。部分靶向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对脂溶性维生素代谢异常,需监测胡萝卜素血症情况。
肝癌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高蛋白为主,胡萝卜可作为配菜少量添加。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将胡萝卜与鸡肉、鱼肉等优质蛋白食物搭配烹调。若出现进食后腹胀、腹泻等不适,应及时调整膳食结构并咨询营养师。患者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根据病情变化动态调整饮食方案。
过敏性哮喘夜间咳嗽可能由过敏原刺激、气道高反应性、胃食管反流、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过敏原、药物治疗、环境控制、体位调整、免疫治疗等方式缓解。
尘螨、宠物皮屑或花粉等过敏原在夜间接触可能导致气道痉挛。卧室地毯、床品积聚的尘螨是常见诱因,表现为阵发性干咳伴喘鸣音。可遵医嘱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气雾剂、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氯雷他定糖浆等药物控制过敏反应。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支气管收缩加剧,气道炎症反应使黏膜肿胀。这类咳嗽多发生在凌晨3-5点,可能伴随胸闷症状。需规范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联合沙丁胺醇吸入溶液缓解症状。
平卧时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部,通过神经反射诱发支气管痉挛。常见于晚餐过饱或睡前进食人群,咳嗽时可能伴反酸感。建议抬高床头15厘米,遵医嘱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多潘立酮片等抑酸促动力药物。
夜间室温下降或空调冷风直接刺激气道黏膜,诱发组胺释放导致咳嗽。好发于季节交替时,咳嗽特点为突发性且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保持卧室恒温恒湿,必要时使用空气加湿器。
病毒或细菌感染加重气道炎症,夜间黏液积聚刺激咳嗽受体。可能伴随发热、脓痰等感染征象,需完善血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控制感染。
夜间发作期间建议保持半卧位睡眠,使用防螨床品并每周高温清洗。每日开窗通风但避免对流风直吹,监测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记录咳嗽发作时间与诱因,复诊时提供详细信息帮助医生调整方案。若出现口唇发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
颈椎病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升高通常与交感神经受压有关,多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或交感型颈椎病。
颈椎病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主要与颈椎病变刺激或压迫颈部交感神经有关。当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或颈椎不稳时,可能会刺激交感神经节,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从而引起血压升高。这种血压升高多为暂时性,常伴随颈部疼痛、头晕等症状出现,在颈椎病症状缓解后血压多能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压波动较大,但长期持续性高血压较为少见。
少数情况下,颈椎病可能成为继发性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对于长期颈椎病患者,反复的交感神经刺激可能导致血压调节机制紊乱,出现较为持续的高血压状态。这类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颈椎病症状,如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临床诊断时需要排除原发性高血压及其他继发性高血压病因,通过颈椎MRI或CT检查明确颈椎病变程度,结合血压变化与颈椎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判断。
颈椎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需注意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适当进行颈部锻炼以缓解颈椎压力。睡眠时选择合适高度的枕头,避免颈部过度屈曲或后仰。如确诊为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颈椎牵引、物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