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传染科 > 感染性疾病科 > 小儿麻痹症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肝癌门静脉癌栓10年通常难以完全治愈,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病情进展。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晚期常见并发症,提示肿瘤已侵犯血管系统,治疗难度较大。
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与肿瘤分期、肝功能储备、癌栓分型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癌栓局限于门静脉一级分支的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可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期。部分选择性病例可考虑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临床研究显示中位生存期可达10-12个月。对于癌栓延伸至门静脉主干或肠系膜上静脉的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可改善门静脉高压症状。肝移植在严格筛选的早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也有应用,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
门静脉癌栓的病理特征决定其治疗局限性。癌栓内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紧密黏附,形成特殊的"血管共壁"结构,使传统治疗难以彻底清除。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导致肝内多发转移灶形成,即使原发灶控制良好,转移灶仍可能持续进展。部分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可能出现VEGFR-2、PDGFR-β等靶点突变,产生继发性耐药。癌栓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顽固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进一步限制治疗选择。
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增强CT或MRI评估癌栓变化,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预防腹水,避免粗糙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可遵医嘱使用仑伐替尼胶囊、瑞戈非尼片等靶向药物,或考虑参加PD-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注意观察腹胀、呕血、黑便等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及时就医处理。
儿童肥胖建议就诊内分泌科或儿科营养专科,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运动不足、内分泌紊乱或代谢综合征等因素有关。
内分泌科主要排查激素异常导致的肥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征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与自身免疫损伤、碘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体重增长过快、畏寒、反应迟钝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库欣综合征可能与垂体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因素有关,常伴随满月脸、皮肤紫纹等症状,需通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等确诊。
儿科营养专科侧重评估饮食结构及制定干预方案。单纯性肥胖多与长期高热量饮食、进食过快、零食摄入过量等习惯相关,需调整膳食搭配并控制总热量。营养师会指导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减少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必要时开具低热量代餐方案。对合并维生素D缺乏的儿童可能建议补充维生素D滴剂。
部分医院设立生长发育门诊综合管理肥胖问题。医生会监测骨龄、性发育程度,判断是否因性早熟导致体重异常。若肥胖伴随身高增长迟缓,需排查生长激素缺乏症,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检测等评估,可能需要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治疗。
重度肥胖儿童可能出现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并发症,需心血管内科协同干预。医生会检查颈动脉内膜厚度、心脏超声等,对合并黑棘皮病的患儿可能开具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并建议定期监测血压。
心理因素如情绪性进食、焦虑抑郁等可能加重肥胖,心理行为科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异常进食模式。对因肥胖遭受欺凌的儿童需进行心理疏导,家长需避免过度强调体重数字,转而培养积极身体意象。
家长应定期记录儿童身高体重变化,避免盲目使用减肥药物。鼓励每天进行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游泳、跳绳,减少静态活动时间。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用小型餐具控制单次进食量。若肥胖伴随呼吸暂停、关节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复诊。
早期胆囊癌术后生存率相对较高,5年生存率可达60%-80%。胆囊癌的预后与肿瘤分期、手术切除范围、病理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
早期胆囊癌通常指肿瘤局限于胆囊黏膜或肌层,未侵犯浆膜层及周围组织。此时肿瘤体积较小,淋巴结转移概率低,通过根治性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效果。胆囊癌根治术包括胆囊切除、部分肝切除及区域淋巴结清扫,完整切除病灶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术后病理检查若显示切缘阴性且无脉管侵犯,患者预后更优。早期患者术后一般无须辅助化疗,但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
少数情况下,即使诊断为早期胆囊癌,术后仍可能出现复发或转移。这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部分高分化的腺癌可能具有较强侵袭性。若术后病理发现神经侵犯或微卫星不稳定等高风险因素,需考虑辅助治疗。此外,胆囊癌早期症状隐匿,部分患者实际分期可能被低估,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侵犯深度超过预期时,生存率会相应降低。
术后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道系统。规律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恢复体能,但需避免腹部剧烈运动。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和肿瘤标志物,持续监测5年以上。出现腹痛、黄疸或体重骤减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
婴儿肚脐脱落后有白色的东西通常是脐部愈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能是残留的脐带组织或渗出物。若伴随红肿、渗液或异味,可能与脐炎有关。
脐带脱落后局部可能出现少量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这是纤维蛋白渗出物与坏死组织混合形成的正常愈合表现。家长可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柔清理,保持局部干燥透气。日常护理中应避免摩擦或强行剥离白色物质,选择宽松衣物减少刺激,洗澡时用防水贴保护脐部。多数情况下白色物质会在1-2周内自行脱落。
当白色分泌物持续增多且伴有脐周皮肤发红、肿胀、渗脓或发热时,需警惕细菌感染引发的脐炎。此时白色物质可能为脓性分泌物,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患儿可能出现哭闹不安、拒奶等表现,严重者可发展为蜂窝织炎或败血症。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莫匹罗星软膏或碘伏局部消毒,严重感染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治疗。
日常需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脐部1-2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新生皮肤。观察有无出血、异常分泌物或肉芽肿增生,避免使用爽身粉等堵塞创面。若2周后白色物质仍未消退或出现脐部膨出包块,应排除脐疝或脐茸等病变,必要时进行外科处理。哺乳期母亲需注意手部清洁,接触婴儿前后规范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牙龈萎缩可通过口腔清洁、饮食调整、定期检查、戒烟限酒、专业治疗等方式预防和改善。牙龈萎缩可能与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敏感、牙根暴露等症状。
坚持早晚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可减少牙菌斑堆积。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避免横向用力刷牙。牙周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助控制炎症。
增加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摄入,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适量食用奶酪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避免过硬或过黏食物对牙龈造成机械刺激。
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结石和牙周病变。存在牙龈退缩者可通过牙周探诊监测萎缩进展,必要时进行龈下刮治等专业治疗。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牙龈血管影响血供,酒精可能加剧口腔干燥。戒烟后牙龈微循环通常能在3-6个月内逐步改善,降低牙周病恶化风险。
中重度萎缩可考虑牙龈移植手术,常用游离龈移植术或结缔组织移植术。伴有牙槽骨吸收时可能需要配合骨增量手术,术后需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预防感染。
日常使用抗敏感牙膏缓解牙根暴露不适,避免使用牙签等尖锐物品刺激牙龈。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妊娠期女性更应注意口腔卫生维护。出现持续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时,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评估牙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