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传染科 > 感染性疾病科 > 霍乱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3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迟发性耳聋通常在40岁后发病,发病高峰集中在50-70岁。迟发性耳聋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与年龄增长、噪声暴露、遗传等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
迟发性耳聋的发病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阶段多始于40-50岁,患者对高频声音敏感度降低,常出现听不清电话铃声或女性儿童说话声的情况,此时纯音测听显示4000-8000Hz频段听力阈值升高。中期阶段多见于50-65岁,听力损失扩展至2000Hz以下频段,言语识别率下降明显,在嘈杂环境中交流困难,需借助助听设备。晚期阶段多发生在65岁后,全频段听力严重受损,部分患者出现言语理解障碍,可能伴随耳鸣或平衡功能障碍。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听力筛查,避免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发现听力下降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等明确诊断,早期干预可延缓听力恶化进程。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
吃大蒜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咽喉炎,但过量食用可能刺激咽喉黏膜加重炎症反应。咽喉炎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环境刺激等因素引起,大蒜中的大蒜素虽有抗菌作用,但辛辣成分可能对已发炎的黏膜产生刺激。
大蒜含有大蒜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部分引起咽喉炎的病原体有抑制效果。适量食用可能帮助缓解轻度咽喉不适,但需注意生蒜的刺激性较强。咽喉健康人群日常摄入1-2瓣大蒜通常不会引发问题,烹饪后的大蒜刺激性会显著降低。若存在胃食管反流情况,大蒜可能诱发反流加重咽喉刺激。咽喉炎急性发作期应避免生食大蒜,此时黏膜充血敏感,辛辣食物可能加剧疼痛和灼烧感。部分对大蒜过敏者接触后可能出现咽喉水肿等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食用。
咽喉炎患者日常应保持每天1500-2000毫升温水摄入,用淡盐水漱口每日3-4次有助于减轻炎症。避免吸烟饮酒及辛辣油炸食品,室内湿度维持在50%-60%可减少黏膜干燥。若出现持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超过两周,或伴有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需及时耳鼻喉科就诊。咽喉炎反复发作者可检查是否有鼻窦炎、胃食管反流等诱因,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三岁宝宝三天两头发烧可通过调整饮食、物理降温、使用退热药物、就医检查、预防感染等方式处理。反复发热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幼儿急疹、尿路感染、免疫系统异常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发热期间应保证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稀释的果汁。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米粥、面条汤等。避免高糖、高脂及刺激性食物。若宝宝食欲差,无须强迫进食,但需密切观察有无脱水表现。
2、物理降温
体温未超过38.5℃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保持室内通风,衣着宽松透气。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升高或伴随寒战需及时采取其他措施。
3、使用退热药物
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布洛芬混悬液等儿童专用退热药。严禁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的药物。用药间隔至少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避免多种退热药混用。
4、就医检查
反复发热超过72小时或伴随皮疹、抽搐、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医生可能通过血常规、尿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判断感染源。若确诊细菌感染,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抗生素,须严格按疗程服用。
5、预防感染
加强手卫生,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可降低感染概率。注意观察宝宝日常状态,记录发热时间规律,有助于医生判断潜在病因。
家长需保持冷静,避免过度包裹或滥用药物。发热期间让宝宝多卧床休息,监测体温每2-4小时一次。若出现口唇发绀、呼吸急促、意识模糊等危急症状,须立即急诊处理。平时注意营养均衡,适当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暴露时间。
早上洗头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危害,但部分人群可能因操作不当或体质特殊出现不适。洗头时间选择需结合个人习惯、环境温度及发质特点综合判断。
晨起后人体血压处于相对较低状态,水温控制不当可能刺激头皮血管收缩。寒冷季节直接用冷水冲洗可能诱发头痛,过热的水则可能破坏头皮屏障导致干燥瘙痒。
水温建议维持在36-38摄氏度,冲洗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油性发质者晨间清洁可减少白天油脂分泌,但频繁使用去油洗发水可能加剧水油失衡。干性发质早晨洗头后需及时使用护发素,避免冷风直吹导致毛鳞片损伤。
存在偏头痛病史或低血压人群,晨起洗头可能加重头晕症状。刚苏醒时颈椎肌肉松弛,低头冲洗姿势不当易引发颈肩酸痛。产后女性、术后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群体,早晨温差大时洗头可能增加受凉风险。夜间洗头未彻底吹干即入睡者,晨起二次冲洗可能加速角质层脱落。
建议根据工作性质调整洗头时间,需早晨清洁者应提前10分钟起床避免匆忙。使用宽齿梳先疏通头发,洗发时用指腹代替指甲揉搓。冲洗后及时用毛巾吸干水分,吹风机保持15厘米距离,优先吹干发根部位。冬季可先用热毛巾敷颈部促进血液循环,洗后饮用温水帮助体温调节。
淋巴瘤患者出现脾大可能与肿瘤细胞浸润、脾脏代偿性增生、淋巴回流受阻、免疫反应激活、门静脉高压等因素有关。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当肿瘤细胞侵犯脾脏或引发上述病理变化时,可导致脾脏体积增大。
1. 肿瘤细胞浸润
淋巴瘤细胞可直接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转移至脾脏,在脾脏内异常增殖形成病灶。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均可发生脾脏浸润,表现为脾脏内多发结节或弥漫性肿大。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需通过脾脏穿刺活检或PET-CT明确诊断。治疗需根据病理类型选择化疗方案,如ABVD方案或CHOP方案。
2. 脾脏代偿性增生
淋巴瘤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时,脾脏可代偿性恢复胚胎期造血功能,引起髓外造血性脾大。常见于晚期淋巴瘤患者,脾脏质地较硬且伴随全血细胞减少。这类患者需通过血常规、骨髓穿刺等检查评估造血功能,治疗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同时可考虑脾切除术改善血象。
3. 淋巴回流受阻
腹腔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脾静脉或门静脉,导致脾脏血液回流受阻而淤血性肿大。此类脾大通常质地柔软且伴随门静脉高压表现,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影像学检查可见腹腔淋巴结融合成团,治疗需解除梗阻原因,如放疗缩小淋巴结或放置血管支架。
4. 免疫反应激活
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可引发脾脏内免疫细胞过度活化,导致反应性脾大。常见于边缘区淋巴瘤等惰性亚型,脾脏呈均匀性增大但无明确肿瘤浸润证据。这类患者可能伴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治疗可选择利妥昔单抗等免疫调节药物。
5. 门静脉高压
淋巴瘤侵犯肝脏或肝门淋巴结时可继发门静脉高压,造成淤血性脾大。患者多伴随腹水、脾功能亢进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显著降低。治疗需控制原发病进展,必要时行脾动脉栓塞术或部分脾切除术缓解症状。
淋巴瘤合并脾大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脾破裂,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脾脏超声。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蛋清等,限制粗糙坚硬食物以防消化道出血。出现左上腹疼痛、发热或出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调整化疗方案或进行脾脏干预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