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糖化血红蛋白5.7%尚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属于糖尿病前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异常可能与胰岛素抵抗、肥胖、遗传因素、胰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1、胰岛素抵抗长期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餐后血糖偏高。可通过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改善,无须药物治疗。
2、肥胖因素内脏脂肪堆积会干扰糖代谢,建议通过饮食调整减轻体重,每日减少300-500大卡热量摄入,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
3、遗传易感性有糖尿病家族史者β细胞功能更易受损,需定期监测血糖。可遵医嘱使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西格列汀等药物干预。
4、胰腺功能减退可能与慢性胰腺炎等疾病相关,常伴随腹痛、脂肪泻等症状。需完善胰腺CT等检查,必要时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建议每3-6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饮食注意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糖尿病严重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糖尿病足、心脑血管并发症等终末期表现。
1、多饮多尿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表现为每日饮水量超过3000毫升且夜尿频繁,需监测血糖并调整降糖方案。
2、体重下降胰岛素缺乏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分解脂肪蛋白质供能,三个月内体重下降超过5%需警惕胰岛功能衰竭。
3、酮症酸中毒严重胰岛素缺乏时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出现呼吸深快、腹痛、意识模糊等危象,需立即静脉补液及胰岛素治疗。
4、糖尿病足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血管病变,足部溃疡感染可发展至坏疽,需进行创面清创、血管重建等综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严重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日常需规律监测血糖,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高糖高脂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