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9次阅读
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可能由胰岛素缺乏、血糖利用障碍、代谢紊乱、慢性消耗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并发症管理等方式干预。
1. 胰岛素缺乏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表现为多食伴消瘦。建议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药物替代治疗。
2. 血糖利用障碍胰岛素抵抗使葡萄糖无法进入细胞,细胞处于能量饥饿状态,持续消耗脂肪储备。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罗格列酮等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配合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
3. 代谢紊乱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同时脂肪分解产生酮体加速消耗。表现为多尿、口渴、乏力,需监测血酮并使用补液盐纠正脱水。
4. 慢性消耗长期高血糖可引发糖尿病肾病、胃肠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和蛋白质丢失。需定期筛查尿微量白蛋白,补充α-酮酸制剂等营养支持治疗。
糖尿病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摄入,选择鱼肉蛋奶等食物,避免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就诊通常需挂内分泌科,其他相关科室包括普通内科、营养科、心血管内科。
1、内分泌科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疾病,内分泌科医生可提供血糖监测、胰岛素调节等专业诊疗,多数患者首选该科室。
2、普通内科基层医院若无内分泌专科,普通内科可进行基础血糖管理,适合病情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
3、营养科需饮食调控者可联合营养科,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帮助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与体重。
4、心血管内科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时,需心血管内科协同治疗,监测血管病变风险。
初诊建议优先选择内分泌科,携带既往检查报告,就诊前保持正常饮食和用药以便准确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