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肾结石排出后多数患者可以自行感知,典型表现包括排尿时突然疼痛缓解、尿流中断后恢复、肉眼可见砂石样颗粒排出或尿液浑浊度改变。
1、疼痛变化结石通过输尿管膀胱连接处时突发剧痛减轻,可能伴随明显轻松感,提示结石已进入膀胱。建议就医复查超声确认残余结石。
2、排尿异常排尿过程中出现尿流短暂中断后恢复,或终末尿滴沥现象,可能为结石排出卡顿在尿道所致。需收集尿液筛查结石成分。
3、肉眼观察部分患者可在尿液中直接发现黄褐色或灰白色颗粒,结石直径小于5毫米时可能呈细沙状。建议用滤网收集送检。
4、尿液改变结石排出后可能出现短暂血尿或尿液浑浊度增加,与尿道黏膜轻微损伤有关。持续超过24小时需排查感染。
排出结石后应增加每日饮水量至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草酸食物摄入,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复发情况。
膀胱结石多数情况下无法自行排出,能否排出主要与结石大小、形状、位置、患者尿路通畅度等因素有关。
1、结石大小:直径小于5毫米的结石可能随尿液排出,超过8毫米的结石通常需医疗干预。
2、结石形状:表面光滑的圆形结石更易排出,不规则形状或带棱角的结石容易卡在尿道。
3、尿路状况:存在前列腺增生或尿道狭窄时,即使小结石也难以排出,可能伴随排尿中断、血尿等症状。
4、继发感染: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时需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等。
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尿,避免长期憋尿,出现持续腰痛或发热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