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2次阅读
长效胰岛素一般不能直接控制餐后血糖,主要用于控制空腹和基础血糖水平。餐后血糖升高通常需配合短效或速效胰岛素使用。
长效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缓慢释放胰岛素来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作用时间可达24小时左右,能有效稳定非进食状态下的血糖。这类药物对抑制肝脏葡萄糖输出、减少空腹血糖波动效果显著,但起效缓慢且峰值平缓,无法快速应对进食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高峰。临床常用的长效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等。
控制餐后血糖需要能快速起效的胰岛素类型。短效胰岛素如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通常在餐前15-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可在餐前即刻注射,两者能模拟生理性餐时胰岛素分泌,直接作用于食物消化吸收阶段的血糖上升。若单独使用长效胰岛素而未补充餐时胰岛素,可能导致餐后高血糖状态持续,增加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全天血糖谱,包括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及睡前血糖值。根据血糖波动特点,医生会制定包含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方案。日常需注意注射部位轮换、定时定量进餐、预防低血糖等措施,并配合饮食管理和运动干预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糖尿病严重的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酮症酸中毒等,按进展程度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和终末期。
1、早期表现血糖轻度升高时可能出现口渴、尿频、乏力等症状,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可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改善。
2、进展期症状血糖持续升高会导致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皮肤感染等症状,与长期高血糖损害微血管和神经有关,需使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药物控制。
3、终末期症状严重高血糖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表现为呼吸深快、意识模糊、脱水等,与胰岛素绝对缺乏有关,需立即就医进行胰岛素治疗和补液。
4、并发症表现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与血管病变有关,需综合管理血糖、血压和血脂。
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保持低糖低脂饮食和适量运动,出现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