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糖尿病失明通常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视力丧失,多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受累,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双目失眠。
1、病因机制长期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引发渗出、出血及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
2、发展特点早期表现为飞蚊症或视物模糊,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野缺损,晚期可致不可逆性全盲。
3、干预时机确诊糖尿病后应立即筛查眼底,每年定期复查,出现视力变化需及时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4、治疗措施包括激光光凝术、玻璃体切除术等,需配合血糖控制,使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等改善微循环药物。
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戒烟限酒,增加深色蔬菜摄入,定期监测眼底变化。
血糖长期维持在8毫摩尔/升左右可能引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肾脏损伤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1、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损害视网膜微血管,导致视力模糊甚至失明。需定期眼底检查,控制血糖血压,药物可选用羟苯磺酸钙、胰激肽原酶或雷珠单抗。
2、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四肢麻木刺痛,与糖代谢产物堆积损伤神经有关。建议营养神经治疗,药物包括甲钴胺、硫辛酸和依帕司他。
3、肾脏损伤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蛋白尿,可能进展为肾衰竭。需监测尿微量白蛋白,药物选用SGLT-2抑制剂、ARB类或ACEI类降压药。
4、心血管疾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梗脑梗风险。应综合控制血脂血压,药物涉及他汀类、阿司匹林及二甲双胍等。
建议每日监测血糖,保持低GI饮食并规律运动,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及时调整降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