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1次阅读
古代人处理结石主要采用草药排石、针灸镇痛、饮食调节和物理导尿四种方法,严重者可能通过原始手术取石。
1、草药排石常用金钱草、车前子等利尿通淋草药煎服,通过增加排尿促进小结石排出,多用于肾结石早期。
2、针灸镇痛针对结石移动引发的绞痛,选取三阴交、肾俞等穴位针刺缓解痉挛疼痛,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3、饮食调节限制豆类、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增加冬瓜、玉米须等利尿食材,预防结石增大。
4、物理导尿对膀胱结石采用金属导管扩张尿道,或使用草药熏蒸会阴促进排尿,适用于下尿路梗阻。
古代医疗条件有限,结石较大时可能采用烙铁灼烧尿道等危险方式,现代应尽早就医规范治疗。
输尿管结石复发概率较高,主要与水分摄入不足、饮食结构失衡、代谢异常、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
1、水分不足每日饮水量过少导致尿液浓缩,增加晶体沉积风险。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饮水量,均匀分配于全天。
2、饮食失衡高草酸、高嘌呤或高钠饮食易促进结石形成。需限制菠菜、动物内脏等高草酸食物,减少腌制食品摄入。
3、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尿钙或尿酸排泄异常。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血钙、尿酸指标,必要时使用枸橼酸钾、别嘌醇等药物调节代谢。
4、解剖异常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或憩室等结构问题会造成尿液滞留。需通过CT尿路造影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输尿管成形术矫正。
结石排出后建议每半年复查泌尿系超声,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摄入有助于预防复发。